记者节·我们说丨梅丛婧:用笔触记录时代
我想结合自身,谈点关于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方面的浅显认知。
我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。我是2012年毕业,对口的新闻专业,一毕业就进入了原来的新闻信息中心,到现在的融媒体中心,一晃工作10多年,除了2021年岗位分工到了报刊部,之前的10年都在新闻一线摸爬滚打。
我用10年的努力,去学着践行记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。毕业后的10年,是我作为一名新闻记者,将刚刚滚烫的书本知识迫不及待地想运用到实践中去的10年。从开始跑会议新闻、调研活动、民生新闻,到后来渐渐承担起全市的重大活动报道,我逐渐地明白,每一条会议新闻里都藏着民生温度,每一次调研活动总能挖到鲜活的新闻案例,每一条民生新闻总有让你共情的地方,你笔下记录、键盘敲打的每一个字,都是一种社会力量的传递。
笔下的整版报道,双目失明的养猪老父,为儿子还债近百万的故事,得到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的捐助。笔下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,海安建筑业转型浪潮中赢市场,得到住建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。笔下的通讯报道,“好人现象”催生“涟漪效应”,获中国县市报一等奖。
有段时间,我进入到一个瓶颈期,对新闻资源的饥渴,让我逢人就问,你最近有没有什么新闻线索。那段时间真魔怔了,最后手开始伸向枕边人,某一天把我老公从睡梦中拖起来,想跟他了解下最近条线工作有没有什么新闻点,个案全面的都可以。然后,他就跟我谈及信访的“六个一”,我听他说到一个调研现场会,他突然问我:兵支书这个群体你有没有兴趣,我当时就来了兴趣,盯在后面问,兵支书是什么意思,目前全市多少体量,哪些个案比较典型,给村集体真正创收多少,起的作用有多大。因为这是我工作以来没有接触过的群体,我一下子蹦起来。他上班很忙,于是我就坐到他办公室里,他忙到哪我盯到哪,我先熟悉情况,不懂的到各个科室请教,搜集个案,找到联系方式,然后下去跑现场。2022年3月15日,《一群兵支书激活一池水》见报,当时于书记秘书发给我领导批示,批示上写的:今年八一,就一些退伍回乡各条线优秀人物代表进行一次专门表彰,弘扬先进,激发活力和动力。当年八一建军节,我市第一次表彰了首批10名优秀兵支书,往后每年的八一建军节,都有一批兵支书受到表彰。
作为一名记者,能够通过自己的笔触,让一些个体或者群体的付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,我想这就是记者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一种责任和使命。它告诉我,凡事带着客观的态度,去发现问题,记录现象,传递声音,讲好你脚下这片土地发生的故事,让你码下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