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节·我们说丨顾爱东:在步履蹒跚中前行 在澎湃浪潮中坐定
针对青训营学习以及工作实际,浅谈个人的一点感悟。我的感悟可以分为两句话:
第一句是:在步履蹒跚中前行。我非新闻科班出身,2018年,是我进入新闻行业的第一年,然而,我最早接触了解新闻是在十年前,那时候我上大三,在浑浑噩噩度日的某一天我觉醒了,我要考研。说干就干,结合地点、学校、专业,我选择了南师大的新闻学,想着将来还能做记者,感觉很酷,当即买书开始学习,立志上岸。皇天不负有心人,我成了一名记者,虽然我学历那一栏仍然是本科。
我记得我当时看的第一本书叫《新闻学概论》,那个时候还是第五版,是第一次增补新媒体的内容,而现在已经更到第八版了,每版增补的大头都是关于新媒体、媒体融合的。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,十年之前,我不认识书,书不属于我,十年之后,我们都在增补相同的内容,这是大势所趋。
我主要从事文字报道,正儿八经接触新媒体是2022年参与制作《潮起东方 寻找百强“共富”密码》,刚接受到任务是让我写两个脚本,一个是科创新城,一个是枢纽海安,写新闻稿我行,写脚本我是一点没接触过,何况要写两个。不过没吃过猪肉,总见过猪跑,硬着头皮就干吧。事实证明是很困难的,脚本要构建场景,转场要连贯,要注意语言形式,大气优美,要挖掘采访亮点等等。经常是一边拍一边改,几易其稿,那年10月25日开始正式拍摄,11月25日播出。这个作品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,虽然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,但是我还是很有成就感。在这之后我还参与了记者一线探访新质生产力等融媒作品的制作。
新媒体时代,各式各样的新技术、新形式、新平台层出不穷,我就像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,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地往前走着。
第二句话是在澎湃浪潮中坐定。如今,媒体融合浪潮已经将每一位新闻从业者裹挟其中,一叶扁舟行驶其间,难免迷失方向,我亦如此。在此次青训营学习以及与多位前辈交流中,我认识到自身存在一个误区,简单认为报道创新等同于融媒作品,进而一味追求作品形式而忽视了作品内容。
纵观青训营专家学者的经验分享,无论是新媒体作品、评论报道,甚至是AI作品最主要的都是内容,核心是思想。记得在今年有一个活动让我印象很深刻,是高校“海安日”活动首站走进南京大学的一次采访,一开始我是按照正常时政新闻进行报道的,后来以为这件事就结束了,中午正开心享受自助餐的时候,电话打过来了,市委办要求凸显一下事情的背景,一个是海安与南大的渊源,一个是活动举办的出发点。补充背景其实不难,我稿件本身写了一些,最多再完善一下,两者渊源不过就是一些“校地企”合作,输送人才之类的,我想如果能挖掘到历史渊源,那这篇稿子就更丰富一点,我记得现场听到谭书记提到过社会主义运动,于是我就在网上找,果真让我在江淮文史这个文献里,找到南京大学口述历史工作组写的一个材料。材料里详细提到了这段历史。原来早在1964年10月,南京大学的师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,在海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,所以在这篇稿子里我把这段历史加了进去,并且在最后加上了记者手记,将我对整个活动的想法写了进去。
这也让我意识到,新闻报道的创新与发展最依赖的还是内容的创新,新技术、新平台只是工具,而优质的内容才是新闻的核心竞争力。而创作优质的内容,传播有深度广度的思想,是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。
上周六,单位组织人员参加2024年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年度大会,在中国新闻奖专题论坛里,我听了3位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在创作新闻报道的经验做法,其中有一位分享者就是《“七虎”竞南通》的作者,他说,从一次一次走访过程中,他们采访方向随着采访内容不断更改,深入基层才能接近最真实的新闻。
我作为新闻战线的年轻记者,做好新闻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最后,在记者节来临之际,希望自己也祝愿大家都能创作出有思想、有价值、有意义的新闻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