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节·我们说丨许小健:什么是成功的新闻报道?
一、何谓成功的新闻报道?
1、真实性与客观性
● 真实性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,新闻中的每个具体事实和五要素都要经得起调查核对。
● 客观性。避免记者的主观情绪和意识进入其中,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,即“用事实说话”,记者只能通过对事实的筛选、编排等方式来呈现新闻。为什么要筛选呢?因为无论是事件本身和个人都是复杂的,并不是非黑即白、非好即坏那么简单,很多事件、很多人,都是复杂复合交织的,思维想法矛盾复杂。通过筛选事实,达到报道的意图是很多记者的通常做法。当然还有一人一事的简单报道,不涉及其他,比如历史过往、思想思维的脉络源起等追踪分析。
2、新闻价值
● 提供信息。信息量的多寡也是新闻报道能否受到关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。当然,这些信息应该是与受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,受众欲知、应知而未知的。
● 内容重要。例如,对重大政治事件、经济动态、社会热点等的报道,这些事件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● 接近性。新闻内容与受众的距离越近,越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关注。包括地理和心理上的接近等。在语言文字上做到亲民,避免冷冰冰、格式化,要有亲和力。
● 情绪价值。能否触及人群的喜怒哀乐,是决定新闻会否受到关注的重要因素。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没有情绪价值,满足不了受众至少一种的情感需求,那么这条新闻报道也难言成功。人类的情感需求多种多样,亲情、友情、归属感等等,如某个群体、某个团队、某个部门、某个地区,在这样一些群体里获得认同与接纳,渴望被尊重、被肯定、被鼓励,获得新鲜愉快的体验,比如行文幽默、风趣、文艺等。
3、影响力
● 社会影响力。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。”新闻记者不仅要抬头看天,还要直视民生疾苦、社会热点,长期以来,新闻媒体不敢关注本地区的新闻热点事件,目前我们的小布帮帮团在做某种程度的尝试和试水,也是希望在这个问题上能够有一定的突破和改善。
● 舆论引导力。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能力挺进经济建设的主战场,还要能够挺进舆论主战场。对于稳定社会情绪、凝聚社会共识,及时遏制有害的、不实的舆论扩散,主流新闻媒体不能视而不见,而应有所作为。这就需要精心选择报道的内容、角度和方式,对社会舆论的形成、发展和走向进行影响、引导。比如重大政策发布,媒体就要第一时间详细解读政策对群众的好处,引导群众支持拥护。比如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流言,媒体第一时间介入跟进、释疑解惑等。
影响力的问题,我感觉两句话能很好概括:以主动权赢得话语权,以传播力释放影响力。
4、守正与创新
● 杜绝差错漏误。这一条是新闻行业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、发展成什么样子,都要谨遵的一条不变的法则,直接影响的是新闻单位的权威专业形象。杜绝差错漏误上,还有一条,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。方向路线错了,那更是一票否决。
● 语言表达简洁、易懂、亲和、生动、形象,避免使用复杂或生僻的词汇,避免冷冰冰、格式化,这也是前面所提到的亲近性。
● 表达方式多元。充分运用新媒体、短视频等形式,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。
5、反馈与互动
新闻报道发布后,能够引起受众的反馈和互动,如果受众反映平平、没有互动、没有转发,则说明报道没有达到传播的目的。
二、怎么做到?
在做好重大新闻报道上,在精心选择采访对象、杜绝为报道而报道的基础上,要做到五个“言”。
一是言之有物,不玩空的、不玩虚的,说一句是一句,直指关键。
二是言之有“方”,讲究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,更好表达,达成传播目的。
三是言之有“度”,不说过头话,实事求是,把握分寸。这里的“度”,既要讲法度,报道内容不能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,还要讲气度,要从大局着眼,”站在天安门上思考问题”。
四是言之有理,有理有据,形成完整逻辑链条。
五是言之有情,动之以情,直视平视尊重采访对象,文字温暖,以情感人。